布氏杆菌病什么是布氏杆菌病
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,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未消毒的乳制品传播。预防需避免接触病畜,治疗以抗生素为主。

1. 布氏杆菌病的病因
遗传因素不显著,主要与环境暴露有关。布氏杆菌存在于牛、羊、猪等动物体内,人类通过直接接触病畜的血液、胎盘或分泌物感染。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、奶酪等乳制品也是常见传播途径。病理上,细菌侵入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,导致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严重时可累及心脏、神经系统。
2. 布氏杆菌病的症状
典型表现为波状热(反复发热与退热)、多汗、乏力、关节肌肉疼痛。部分患者出现肝脾肿大或睾丸炎。症状易与流感混淆,若接触过牲畜或食用生乳后持续发热,需及时就医排查。

3. 治疗方法
抗生素联合用药是核心方案,常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,疗程需6周以上。重症患者可能需延长治疗或使用三代头孢类药物。辅助治疗包括卧床休息、补液及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。
4. 预防措施
避免接触疑似感染动物,畜牧从业者应穿戴防护手套。乳制品必须经高温消毒,肉类彻底煮熟。疫区可接种兽用疫苗减少动物感染风险。

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,延误可能导致慢性化。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,应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,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。加强畜牧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下一篇:打完疫苗后吃了虾仁怎么办
最新资讯
-
2025-04-19 16:06:54
-
2025-04-19 16:51:02
-
2025-04-19 17:11:44
-
2025-04-19 18:03:58
-
2025-04-19 20:33:53
-
2025-04-19 20:47:24
-
2025-04-20 08:38:29
-
2025-04-20 09:32:30
Copyright © 2025 www.fsxoy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