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浆脂蛋白可以分为哪几类
血浆脂蛋白根据密度和组成可分为乳糜微粒、极低密度脂蛋白、低密度脂蛋白、高密度脂蛋白四类,核心功能是运输脂质。分类依据包括电泳迁移率、密度超速离心法,不同类别在心血管疾病风险中作用差异显著。

1. 乳糜微粒(CM)
密度最低,颗粒最大,由肠道合成,负责运输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。餐后血液短暂出现,半衰期约5-15分钟。高水平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,正常人群空腹血液中不应检出。
2. 极低密度脂蛋白(VLDL)
肝脏合成,含55%-65%甘油三酯,将内源性脂肪运送至外周组织。代谢过程中逐渐失去甘油三酯,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。肥胖、糖尿病会致其过量产生,增加动脉硬化风险。

3. 低密度脂蛋白(LDL)
由VLDL代谢产生,含40%-50%胆固醇,被称为"坏胆固醇"。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至全身细胞,过量时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。理想水平应<3.4mmol/L,可通过他汀类药物、膳食纤维、有氧运动调控。
4. 高密度脂蛋白(HDL)
密度最高,含25%-30%蛋白质,逆向运输胆固醇回肝脏代谢,有血管保护作用。吸烟、缺乏运动会降低其水平,补充Omega-3脂肪酸、规律运动可提升HDL浓度。

血浆脂蛋白检测是血脂检查的核心项目,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每5年筛查一次。理解各类脂蛋白的特性有助于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,LDL/HDL比值比单一指标更能预测心血管风险。对于已有血脂异常者,需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干预双管齐下。
上一篇:没有了
最新资讯
-
2025-05-01 19:10:36
-
2025-05-01 19:15:06
-
2025-05-01 19:15:33
-
2025-05-01 19:25:54
-
2025-05-01 19:56:31
-
2025-05-01 20:03:16
-
2025-05-01 20:53:15
-
2025-05-01 20:57:45
Copyright © 2025 www.fsxoy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